2024, 41(8):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1
摘要:平面镜成像来源于生活,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两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当学生初次接触虚像概念时,因其空间想象力较弱以及对“视角”概念理解的欠缺,对平面镜成像中的物像大小关系及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存在着错误前概念。分析错误前概念的起源、常规探究实验遗留的问题,结合真实情境设计便捷、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测试方案,可以彻底地消除这一问题。同时,用“视角”原理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4, 41(8):3-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2
摘要:在具体实验情境中,借助实验还原方式分析试卷中难度较大的浮力变化量问题,一方面复盘相关物理现象的变化,特别是物理量数据特征的变化,另一方面设计问题链,以演绎推理、逻辑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浮力变化量问题。
2024, 41(8):6-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3
摘要:以“大气压强”实验探究为例,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基于PCK理论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策略,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发展,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对初中实验教学品质的提升与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 41(8):9-1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4
摘要:以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例,探讨在普通高中物理实验中积极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一般程序:明确实验目的,解决实际问题;厘清实验思路,确定实验原理;优选实验器材,自制实验装置;发现实验不足,优化实验方案;审定实验程序,着手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积极反思总结,得出实验结论。从教学效果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 41(8):12-1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5
摘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维度。以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典型演示实验实例,从创设实验情境、设置启发性问题、强化方法设计、建构认知模型、组织探究与实践5个方面,初步归纳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2024, 41(8):15-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6
摘要:能否用Fe与CuSO4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室制取CO2时如何选择盐酸的浓度,是一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两个疑难问题。基于此开展实验探究发现:Fe与CuSO4溶液反应,不适宜用于课堂教学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室制取CO2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6~8 mol/L为宜。
2024, 41(8):17-1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7
摘要:立足核心素养培养,以“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的变迁与畅想”为项目主题,设计一系列相关子项目及关联式学习环境,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价学习效果,构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模式。
2024, 41(8):19-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8
摘要: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新旧教材的插图,将新旧教材中的插图分为“新增”“删减”“修改”和“不变”4种类型,分析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挖掘插图的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洞悉插图的逻辑思维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利用实验情境插图,培养科学探究素养;重视插图对知识的拓展,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2024, 41(8):22-2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09
摘要: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南某市普通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从教研工作的视角提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以期为学科教师、学校和教研机构等提供帮助。
2024, 41(8):26-2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0
摘要:以“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为例,合理衔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3个主要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开盲盒式”教学法,并自制“神奇手套”,增加课程趣味性。利用自制教具使课堂更为生动,体现学科知识的生成脉络,使教学内容更具整体化与结构性,让学生对磁场形成空间认识。
2024, 41(8):29-3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1
摘要:以“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为例,将情境线、任务线、思维线三线合一,基于情境切入、发展、提升的真实情境线嵌入,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任务线驱动,触发学生高阶思维的思维线进阶,优化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2024, 41(8):32-3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2
摘要:以“理想流体的伯努利实验”为例,利用BT模型展开3D创意校本课程与物理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旨在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作为STEM教育与物理学科融合的创新尝试,期望基于BT模型的3D创意教学设计能够为中小学教师在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024, 41(8):35-3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3
摘要:以“酸与碱的反应”为例,进行化学科学本质大概念的实验探究教学实践。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化学思维,深化对化学现象的宏观与微观理解,并建构对物质的三重表征。借助信息技术,深度开展课堂实验探究活动,将课堂评价始终贯穿于整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024, 41(8):39-4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4
摘要: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探究性实验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载体,将实验内容拆解成4个微型探究项目,引导学生体验项目式学习的策划、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024, 41(8):41-4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5
摘要: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为例,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充分思考和讨论,以应对和解决相应的生产实践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建构起自己的逻辑知识框架,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024, 41(8):44-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6
摘要:为响应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青岛实验学校从多维度、多层次、多方式开展STEAM课程教学。以“3D打印风力小车”课程为例,基于3D打印技术,融合STEAM教育理念,以项目化形式对3D打印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从课程设计到课堂实施,本课程呈现一个完整课例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以期为中小学的3D打印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024, 41(8):47-4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7
摘要:测量需要用到量具,而多数量具的测量原理都是基于参量换测法。这类量具刻度分布是否均匀,由该量具的指示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否成线性关系所决定。基于此,分析各类测量基本物理量的量具原理,围绕刻度比较直接比较法与参量换测法的优劣,进而基于例证归纳出常见量具的指示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刻度分布情况。以弹簧测力计改成液体密度计和刻度不均匀电子秤改成刻度均匀电子秤两个案例,说明如何运用参量换测法改装量具,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而且可以得出——刻度分布均匀与否的判断过程,本质上都是定量探寻指示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过程。
2024, 41(8):50-5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8
摘要:液化放热实验是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装置的不足表现为: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用时过长;实验结论存疑。为了更好地凸显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发挥U形管的实验优势,在原实验装置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液化放热实验装置,实现水管道和水蒸气管道的放热对比。将改进装置用于相关实验教学,具有用时短,效果明显、直观,结论得出过程科学的优点。
2024, 41(8):52-5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19
摘要:高中生在学习万有引力知识时,总是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缺少验证原理等知识点的实践活动。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GPS定位系统、声音传感器,并结合phyphox App软件,可实现对地球质量的估测。这一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研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24, 41(8):55-5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0
摘要:传统中学物理仪器教学方式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只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仪器的使用步骤,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解决问题,以托盘天平、变阻器为例,采用还原仪器设计及改进制作过程的思路进行教学创新,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又有助于重构实验仪器的教学流程。
2024, 41(8):57-5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1
摘要:运用化整为零的思想,巧用三颈烧瓶设计改进装置,可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多个性质探究实验综合于一体,既能精简仪器,又能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围绕改进装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不仅具有操作便捷、节省原料、可视化和对比强等优点,还能达到实验绿色化、探究乐趣多的效果。
2024, 41(8):60-6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2
摘要:利用数字化仪器定量表征泡沫灭火器模拟实验中压强与温度的变化情况,探究课堂教学中泡沫灭火器模拟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从而为“盐类水解”教学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对不同条件下体系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关热力学理论分析,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证据推理”素养的落实提供学科理论支持。
2024, 41(8):63-6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3
摘要:鲁科版和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二均增加了氢氧燃料电池内容,足见对其的重视。为使学生了解氢氧燃料电池,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原理图,若按原理图设计电池,则效果不佳。已有的氢氧燃料电池改进方案,不是现象不明显,就是增加了电子元件,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反而增加了理解原理的难度。遵循氢氧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进一步改进实验,改进后,氢氧燃料电池具有材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和现象明显等优点,电动势比较高,产生的电流比较大,能持续驱动音乐贺卡和小风扇平稳运行,易于推广。
2024, 41(8):65-6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4
摘要:采用300目以上金刚砂磨料磨制集气瓶口,制成特制集气瓶。选择两只特制集气瓶演示有气体参与反应且压强明显减小的实验,出现两只集气瓶相互吸住的现象。该实验现象充分说明发生了反应,实验现象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效果好。
2024, 41(8):66-6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5
摘要:将析晶法制取氯化钠晶体实验改为采用微量溶液直接在载玻片上反应,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从微型可视化设计的效果看,一方面降低了化学试剂的用量,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观察到晶体的形成过程以及晶体外形。
2024, 41(8):67-6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6
摘要:根据控制变量原理,巧妙组合塑料单向阀、注射器、试管等仪器,可将氧气、乙醇蒸气、乙醇与氧化铜反应后的产物分别通过新制绛蓝色的Na2[Cu(OH)4]溶液,最后根据Na2[Cu(OH)4]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检验醛类物质的生成。这一实验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揭示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原理。
2024, 41(8):68-6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7
摘要:为方便观察蚯蚓的运动,准确得出实验结论,可创新设计实验方案,优化生物学实验教学。具体创新设计方法:用废旧电线卡槽制成3条狭窄跑道,跑道底板选用泡沫板、糙纸板和透明胶带等3种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为蚯蚓创设不同的运动条件,即可观察到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从而通过比较得出准确的结论。
2024, 41(8):70-7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8
摘要:“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对待测样液颜色是否影响砖红色观察有较大争议。为此,选择白萝卜、梨等作为还原糖鉴定材料,探究斐林试剂甲乙液配比、斐林试剂配制时间和材料匀浆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一探究实验适用于学生分组探究,可以设置不同自变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学习。
2024, 41(8):72-7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29
摘要: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中的两个演示实验不能直观显示、实验成功率低,为此,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气压式喷水壶、口哨、风筝等材料,自制内能改变仪,具有合二为一、温度实时显示、环保等优点,既可以用其做演示实验,也可以将其拓展为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具,带领学生自制教具的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024, 41(8):74-7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0
摘要:奥斯特实验是初中物理磁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自制的奥斯特实验多功能演示仪能够探究通电导线周围有无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究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磁场强弱与导线距离的关系。实验演示效果明显,能够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4, 41(8):76-7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1
摘要:习题实验化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习题实验化教学中,介绍一种利用光电门与单片机自制的绳拉船模型定量探究仪及其制作方法、使用方法,该探究仪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绳拉船的真实原理,从而解决绳拉船类问题,加深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2024, 41(8):78-8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2
摘要: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中提到的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属于两种独立的加速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原理,通过变换装置组合,设计制作了一款集“直线加速”和“回旋加速”为一体的加速器,实现一套器材可以同时演示直线加速和回旋加速。“直线+回旋”加速器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原理适合高中生认知和理解,便于课堂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 41(8):81-8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3
摘要:针对现有探究感应电动势决定因素实验装置设计功能单一等缺陷,设计并制作了创新装置。利用Origin软件拟合,定量探究了导体棒在旋转切割磁感应线的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利用该装置开展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 41(8):84-8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4
摘要: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形成的过程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反射形成过程演示器”巧妙利用LED追光效果动态演示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再利用压缩气体做功实现骨骼肌模型收缩、舒张,形象演示屈肘和伸肘反射过程,突破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教学难点。将该自制教具运用在复习课中能实现关联知识点的教学融合,建构大单元知识体系。
2024, 41(8):87-9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5
摘要:将STS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教学单元为载体,进行了以主题问题为统筹的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STS教育理念,从问题提炼、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框架设计、概念层级梳理等几个方面阐述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 41(8):91-9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6
摘要: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搭建文化支架,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建构观点;以操作支架为抓手指导学生探究实践,促使学生隐性思维显性化;借助观点表达支架,让学生在研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4, 41(8):93-9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7
摘要:在跨学科视域下,以“智慧乡村探秘:从历史到现代的科技融合”为案例,探讨了乡土研学的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路径:挖掘乡土资源,确定研学主题;围绕大概念,确定研学目标;基于真情境,确定主题任务;践行“双主体”,开展深度学习;关注素养发展,组织多元评价。通过跨学科主题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综合素养提升。
2024, 41(8):97-9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8
摘要:乡村学校闲暇科技社团以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为指引,基于农村生活视角,寻找和开发农村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制订并完善活动操作流程,探索适合农村学生闲暇时间进行科技活动的路径,从而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落地生根。
2024, 41(8):100-10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39
摘要:严谨规范的预实验能够帮助教师熟知教材内容、掌握实验细节、把控实验时间,能提早发现实验意外并及时调整,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从“电路出故障了”这一实际案例出发,提出精研教材、精心准备、精细记录、精准思考等“四精”实施步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预实验提供参考。
2024, 41(8):103-10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0
摘要:对一线学科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直接使用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习活动直接指导者的多元角色及其所决定的教师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和价值做了分析,提出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必须坚守教育本质及把握好教育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策略,多途径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应用能力,逐步建立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2024, 41(8):107-10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1
摘要: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C语言教学的效果。通过分析C语言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整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探讨项目式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等特点,设计了C语言编程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4, 41(8):110-11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2
摘要: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受条件限制不能做的传统实验,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帮助完成。对于速度过快的实验,可以通过手机慢动作播放,显示实验细节,清楚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便于学生分析问题和得出实验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恰当使用手机,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024, 41(8):112-11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3
摘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重要价值,分析了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在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转变思想认识、挖掘信息技术内涵和价值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2024, 41(8):115-1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4
摘要:分析了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梳理了教育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讨了希沃电子白板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助力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课堂活力,提供丰富学科工具、解决教学重难点。
2024, 41(8):117-11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5
摘要:结合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在教学内容上增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参加物理实验竞赛,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和多元化课程考核5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4, 41(8):120-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6
摘要:基于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意义,实验教学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选配好任课教师、重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实验教学考查、探索实验教学数字化。
2024, 41(8):122-12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7
摘要:以绘本阅读对低年级小学生审美态度的促进作用为切入点,借助丰富的绘本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对绘本阅读的有效指导,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4, 41(8):123-1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8.048
摘要:以教育部新颁发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依托,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表明,当前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高速增长,结合相关文献及现实需求梳理新时代教师数字素养与课堂关系的现实困境,从政策、学校、师生、数字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