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6):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1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实验优化与管理工作尤其重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苏派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苏科版教材和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上,江苏地区的教师在该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初中物理实验优化与管理策略。简述了苏派物理教育理念,从规范、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24, 41(6):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2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在这种背景下,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营造出有情感、有温度、有意义、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思维型课堂教学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生本课堂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提出构建思维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024, 41(6):7-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3
摘要:很多初中生受空间思维的限制,比较难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为了变抽象为直观,物理课堂要充分展现实验的可视性。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桥梁,课堂上通过实验突破物理的重难点后,再把物理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让物理回归生活实际中,此过程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24, 41(6):10-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4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如何使作业“减负增质”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内化知识的重要桥梁,相应的作业设计也应涉及实验内容,发挥实验价值。由于化学实验存在不安全因素、学校设备有限等问题,传统的化学作业设计以化学知识为主,相应的实验作业很少。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虚拟实验室平台进行实验作业的设计,以初中金属章节中金属铁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点为载体设计分层作业案例,期望发挥实验作业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024, 41(6):13-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5
摘要:以“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为例,遵循分析实验任务及类型、梳理实验内容的组成、理清实验内容发展的素养、确定实验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思路,依据“谁”通过 “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做到什么程度”来“发展什么素养”的基本结构,设计并陈述以素养为本的实验教学目标,旨在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 41(6):16-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6
摘要:为了探究NaHCO3溶液分解温度,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宏观表征”“符号表征”“曲线表征”“理论推导”等多种表征方法对NaHCO3在水溶液中加热和常温两种情况下能否分解进行验证,利用传感器表征NaHCO3分解的变化曲线,总结NaHCO3在水溶液中加热和常温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024, 41(6):19-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7
摘要: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视域下,从基于跨学科实践情境的中考生物学试题命制分析和试题命制启示两个层面展开阐述。分析了当前中考生物学真题的命制特点和考查方向,探讨了中考生物学试题命制的启示。
2024, 41(6):22-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8
摘要:基于大数据,在初中科学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学科作业试卷批改和评价体系等环节实施精准教学,实现有效学习。利用极课系统,摸清学生的学业情况,读懂学生的学业动态变化,落实试卷作业讲评,优化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性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分层教学,建立多维度、科学、精细化的评价体系。
2024, 41(6):25-2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09
摘要:在“磁感应强度”教学中,探究安培力与磁场、电流及处于磁场中通电导线长度的定量关系,感知磁感应强度,力求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在可视化探究体验中建构物理概念,同时,提升其思维能力、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物理概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
2024, 41(6):27-2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0
摘要: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用学科德育元素,以沪教版物理课程“杠杆的应用”为例,基于“公平交易”主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创设3个使杠杆“缺斤少两”的现实情境,帮助师生基于生活情境,了解杠杆理论并学会维护自身权益,培养诚实守信的精神。从教学效果上看,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可以落实学科德育中“科学态度”与“科技伦理”,具有推广价值。
2024, 41(6):30-3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1
摘要: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静电现象”的内容并不复杂,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点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很容易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缺乏物理学科内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设置丰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和物理学视角解释静电现象,分析推理静电规律,论证猜想,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024, 41(6):33-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2
摘要:在系统性单元情境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物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一节的教学为例,设计“相玉”“识玉”“鉴玉”“品玉”等学生活动,以玉“喻”人,以玉“育”人。在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大单元学习能力和大单元思维能力,从而凸显大单元视域下探究活动的整体育人价值。
2024, 41(6):35-3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3
摘要:为凸显STEM教育理念,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以制作简易密度秤为例,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4个维度展开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思维能力,以问题解决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建构,从而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024, 41(6):38-4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4
摘要:针对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认识误区,构思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实践4个教学策略,凝练出本原性问题并结构化为认知图式,解决课堂中“教什么”的关键问题;结合变化观念的4个水平层级划分4个学习阶段,抽提认知视角及认知思路,解决课堂中“怎么教”的核心环节;依据认知规律构建学科主题下的概念层级结构,实践课堂“怎么教更好”的策略;基于化学学科理解进行教学思路的建构,组织板块化学习路径,以清晰的任务线索促成学生认知的条理性。
2024, 41(6):44-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5
摘要: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的课程设计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流程。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例,围绕“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恰当评估方法→规划相关教学过程”3个阶段开展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为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若干建议。
2024, 41(6):46-4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6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测定薯片中的油脂含量为主题,展开项目式教学,设计“如何溶出油脂”“分离溶剂”“提取油脂”子课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最后进行实操测定含油量,得出结论并进行误差分析,将简单的性质教学和实验有机融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兴趣。
2024, 41(6):49-5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7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选择高三复习课“氮循环”为项目学习主题,对废水处理厂进行调研采访;以废水中氨氮及硝氮的转化处理等核心问题为驱动,探究含氮废水中含氮物质的成分及含量,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及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借助文献资料及传感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相关微粒的转化,呈现真实情境下含氮物质间转化的设计思路与过程,概括项目式教学以设计思想、素材开发、问题驱动为核心的基本策略和有效路径。
2024, 41(6):54-5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8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灵活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合理内化运用、有效拓展创新,进而形成科学思想,最终达成提升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目标。为此,结合“温度计”教学,说明利用生活材料设计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结合“力 弹力”一节教学,引导学生改进测量工具,可以提升其创新能力;结合“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教学实践证明,3个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典型案例充分诠释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 41(6):57-57,8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19
摘要:浮力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之一,教材中关于浮力的实验都是基于液体进行探究的,而对于气体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以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却没有设置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导致学生难以感知气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将化学实验融入物理教学中,设计气体浮力演示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也能定量地计算出浮力大小。
2024, 41(6):58-5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0
摘要:热成像仪是新兴的中学实验设备,可以把温度转化为可视化图像。利用热成像仪“直观呈现温度差异”功能,设计“户外的温差从哪里来”“手掌的温差从哪里来”和“植物叶片的温差从哪里来”3个跨学科系列实验,既展现热成像仪具有的直观性,又凸显其操作的便捷性。从系列实验的教学效果看,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和实验探究等核心素养。
2024, 41(6):60-6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1
摘要: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安排有两个小球碰撞的实验,但其验证方法比较片面,只能验证质量大的小球碰撞质量小的小球,碰撞后两者以相同的运动方向做平抛运动。为拓展验证条件,设计既能使质量大的小球碰撞质量小的小球,又能使质量小的小球碰撞质量大的小球,还能实现质量相同的小球进行碰撞的实验。该实验可使碰撞实验更加全面,且能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2024, 41(6):61-6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2
摘要: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课有“蜡烛刚熄灭时白烟的点燃”实验,存在蜡烛产生的白烟量少且易消散、现象不明显、实验成功率低等问题。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原型,利用蜡烛、阻燃绝缘电工套管、玻璃片等材料,从两个方向进行改进:一是改变蜡烛熄灭的方式,增加白烟量;二是使白烟聚积起来,且具有一定的、可控的逸散轨迹。从效果上看,上下移动阻燃管会使蜡烛熄灭和白烟产生的过程变得更慢,既能固定白烟呈直线上升,又能达到轻松引燃白烟的效果。
2024, 41(6):63-6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3
摘要: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安排有多个演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虽现象明显,但存在操作烦琐等不足,仍有一定的创新改进空间。基于此,借鉴已有改进思路,利用具支试管、导管、橡皮管、T形管、亚克力板等器材及药品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系列实验进行一体化创新设计,不仅能在制气的同时进行性质检验,还能达到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目的。
2024, 41(6):66-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4
摘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13页有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实验,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溶解苯甲酸的时间过长、溶液边缘超过滤纸边缘、过滤缓慢、晶体析出等问题。为此,在综合已有改进方案基础上,选择针式过滤器对实验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减少晶体在趁热过滤中的析出问题,提高了重结晶收率。同时,仪器和操作更加简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2024, 41(6):68-7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5
摘要:硫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教学为例,利用Y形试管、注射器、玻璃导管、H2SO4、固体Na2SO3、酸性品红溶液等器材和药品设计一款二氧化硫性质检验微型实验装置。将该自制装置用于“二氧化硫的性质”微型实验教学之中,一方面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反思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做法,归纳出操作策略:立足反应原理求发展,依据实验仪器寻突破,遵从操作规范谋创新,确保实验安全是根本。
2024, 41(6):70-7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6
摘要:对于高中化学的原电池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是利用锌片和铜片等电极材料,以及导线和电解质溶液等组装成单液或双液原电池,虽然操作便捷,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已有实验改进基础上对教材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制作一款凝胶原电池。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手段分析该凝胶原电池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该凝胶原电池的综合性能要优于传统的单液或双液原电池。
2024, 41(6):74-7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7
摘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利用桂花枝条、截去两端的温度计、橡胶管等器材,进一步改进蒸腾作用实验,具有操作便捷、现象明显的优点,使蒸腾拉力现象可视化,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利用树状亚克力板和餐巾纸等器材,设计并制作蒸腾作用类比实验装置,类比纸树蒸发与植物蒸腾,既帮助学生理解蒸腾拉力,化解学习难点,更发展其类比推理的科学思维。
2024, 41(6):76-7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8
摘要:数字化实验能够实时获取实验数据,数据变化过程与实验过程同步进行,具有传统实验无法比拟的优点。以绿萝为实验材料,通过其氧气浓度的变化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即先确定绿萝与台灯(外添光源)之间合适的距离,再转动绿萝以改变光照强度,并借助氧气传感器、GLX数据采集器、装有DatStudio软件的计算机等数字化仪器设备观察其氧气浓度曲线的变化,即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从效果看,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结果清晰可见。
2024, 41(6):79-8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29
摘要:以“多变透镜立体光路演示仪”为例,详述自1.0版至4.0版的改进,并最终获得国家级奖项的过程。这一例证说明,自制教具的研发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制成精品,并借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4, 41(6):81-8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0
摘要:基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实验,介绍自制和改进的“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一体化演示教具,该教具具有现象明显、过程持续稳定、可循环等优势,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
2024, 41(6):84-8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1
摘要:现有的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存在实验现象不易观察、适用范围窄、空间立体性不足等问题。创新性地自制了“光的反射立体演示仪器”,主体结构是一个透明亚克力塑料半球放置在透明亚克力塑料圆板上构成一个透明烟室,在塑料圆板上放置可旋转轨道,将激光笔固定在铁环上,将铁环固定在可旋转轨道上,通过旋转轨道可实现入射光线从任意方向入射。该教具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对实验仪器进行进一步探索,还能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024, 41(6):86-8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2
摘要:肾单位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重难点内容,肾单位的核心学习内容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单位的组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困难、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难度大。利用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变废为宝,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肾动脉,一次性输液瓶制成“肾小囊”,用输液管制成“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等,组装成人体尿液形成演示器,开展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2024, 41(6):88-8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3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初中生物学中“眼和视觉”实验进行创新,通过眼球成像模型的制作和眼球光线路径的动态展示,在探究近视眼成因的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
2024, 41(6):90-9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4
摘要:为解决“互联网+”时代新的学习困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泛在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借助UMU平台教学的优势,通过添加功能型应用、玩转趣味性游戏、应用问答式功能、查看动态数据、沉浸式交互体验等有效策略,达到轻松创建单元任务、释放学习压力、促进积极发言、加强进一步学习、优化学习时长的积极教学效果,开创革新教学理念、形成多维互动、分布丰富资源、掌握学习数据、克服居家壁垒的优势局面。
2024, 41(6):93-9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5
摘要:直射、斜射对温度影响的实验既研究了光的照射角度对温度的影响,又证明了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是地球四季变化的主要成因。尽管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教材中删减了这个实验,但实验结论依旧是学生分析问题时的重要依据,通过一个直观的演示教具,快速展示并验证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024, 41(6):95-9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6
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开发和创新科学实验。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重实验结论、教师主导越位、教学方法死板的问题。基于新课标理念,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思维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2024, 41(6):98-10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7
摘要:从“学科+”的跨界理念出发,以“学科+学科”角度,打造跨界课堂,通过跨越学科边界的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统整;以“学科+社团”角度,构建跨界社团,采用拓宽认知边界的手段,实现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对接;从“学科+生活”角度,延伸跨界实践,以打通生活边界的形式,实现“双减”与质量提升共赢,最终为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2024, 41(6):100-10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8
摘要:基于小学科学课堂研讨中思维参与浅表化等问题分析,聚焦“思维型研讨”类型的实践与探索,根据内容特点整理归类为观点答辩、现象解释、数据分析、方案论证等4种类型,并梳理出相应的研讨流程和组织策略,切实提高科学课堂研讨的高效性,让课堂研讨环节成为科学思维发展的主阵地。
2024, 41(6):103-10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39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视、听、图、文和动画等技术优势,可以把学生带进身临其境的世界。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思维,更能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现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运用,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情感升华等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4, 41(6):105-10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0
摘要:单元教学设计需要精准的教学策略,具体实施要考虑大主题的教学情境、大任务统领子任务落实、大单元知识建构。以“走进程序世界”单元为例,通过教学策略的研究,梳理适合学生学情的单元教学设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2024, 41(6):108-10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1
摘要:介绍了数字化课堂评价的定义及意义,分析了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提出了应用AI数字评价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对策。开展数字化的精准评价探索,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缩小个体差距,提高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锻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助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锻炼实效。
2024, 41(6):110-11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2
摘要:新一代智慧课堂的软件和硬件已经在很多学校安装并使用,能让教师方便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和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结合中学生物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分析新课改生物学学科实验的特点,探讨如何创建智慧课堂,开展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减负增效。
2024, 41(6):112-1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3
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动画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围绕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用微课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善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学习理解等五大方向开展探索与实践。
2024, 41(6):114-11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4
摘要:为最大化利用精品课资源,济源市进行了“精品课资源+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出了“切片式”和“直用式”两种精品课资源利用模式,同时总结出了“主讲+精品课切片资源”“精品课资源+助教”“精品课资源+远程教师+家长”等“双师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
2024, 41(6):118-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5
摘要:探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动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多样化、吸引力、互动性和个性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024, 41(6):121-1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6.046
摘要:现阶段,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实验轻安全、重服务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通过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可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思路,并在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