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11):1-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1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问题探究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成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问题探究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框架,便于引导其借助实验使理论与现实相连接,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在此模式下,学生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既拓展科学思维能力,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学习质量。
2024, 41(11):5-6,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2
摘要:围绕大单元整合、数字化实验和情境化教学3个方面展开初中物理热学单元教学。具体表现为:采取大单元整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与串联热学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以数字化形式改进传统热学实验,提升其趣味性和吸引力;结合生活实例,采用情境化教学手段创设热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热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4, 41(11):7-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3
摘要:转识成智的实验教学是贯通、灵动、圆融的,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实验的魅力;可给予学生亲手操作实验的时空,培养其多角度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可让学生掌握常规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质疑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让观察和实验齐飞,变单一为多元开放,促守正与创新共生”的立体实验教学架构。此教学方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达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核心价值追求。
2024, 41(11):11-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4
摘要:针对人教版(2012年)化学九年级上册关于“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对比实验的质疑,从热力学和微观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以模型建构的方式展开实验分析,同时联系生活现象,对人教版实验给出科学且合理的解释,证明哈气成雾确实与水蒸气含量有关。
2024, 41(11):13-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5
摘要:跨学科主题在科学教育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以我国台湾地区翰林版初中科学教材中的跨学科主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内容上的特点,并从中得到以下启示:在编写科学教材跨学科内容时,多穿插与自然、生活有关的图片,使抽象的内容更为直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知识衔接方面,注重新旧知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实验设计方面,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 41(11):16-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6
摘要:以“蒸腾作用”一课为例,利用真实有效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线上查阅资料、搜集并分析信息和推理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助力学生应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通过跨学科实验和宏观模型深入浅出突破难点,达成提升学生自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2024, 41(11):18-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7
摘要:学生在学习基因重组概念时,若没有对概念的条件、本质、内涵和外延进行整理、加工、理解、反思和深化,会导致其对相应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对此,从基因重组概念的由来、内涵、结果和意义、概念的完善和小结等方面重新组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基因重组概念,从而提升了概念教学的效率。
2024, 41(11):21-2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8
摘要: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教学中引入5E教学模式。即:以5个不同环节及相关问题串为主线,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初步形成生命观念,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024, 41(11):23-24,6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09
摘要:依据项目式学习理念开展以“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为主题的项目教学活动,项目活动选题结合初中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式设计、项目式活动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科知识的凝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4, 41(11):25-2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0
摘要:以人教版“酸和碱”单元为例,阐释了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路径,指出单元作业设计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明确作业目标、制定作业设计蓝图、系统规划作业,以及科学选编题目。基于整体思维,依托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4, 41(11):29-3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1
摘要:以基础化学实验“甲基橙的制备”一课作为教学设计案例,具体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引入、实验过程、课后讨论等环节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内容,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学效果并进行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案例深入挖掘了“国旗红”的爱国教育元素,在实验教学中激发了学生为国家感到自豪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4, 41(11):33-3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2
摘要: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电解池”的教学中,设计了使学生经历思维过程、发展模型认知的单元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冶炼金属钠开始,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逐步而连贯地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改换不同的电解质或者改换不同电极时电解池是如何工作的,通过问题链引领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构建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形成解决电解池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促进“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 41(11):37-4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3
摘要:分析“溶液”在中考和教材中的地位,针对当前单元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采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在“盐汽水”的真实情境中,逐步完成“溶液”单元的复习。在教学中使用互动学习教学系统,实时获取学情,基于反馈数据,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深度思考,使“溶液”知识结构化,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024, 41(11):41-4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4
摘要:以“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为例,通过观察实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反常现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等理论,猜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出现反常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形式出发,解释钠为何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由此将“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认知模型升级为“活泼金属如钾、钙、钠优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
2024, 41(11):45-4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5
摘要: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中原电池为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以“回顾单液原电池—改进单液原电池—微观演示盐桥作用—构建原电池认知模型”4个任务为主线,基于学生认知冲突设计本节课,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特质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4, 41(11):48-5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6
摘要:“DNA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探究遗传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揭秘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在厘清“项目任务导学”的基础上,以“DNA的结构”为例,提出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思路,阐述这一教学框架的实施流程,展示“DNA的结构”的教学实践案例,有效提升学生对DNA结构等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与应用能力。
2024, 41(11):51-5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7
摘要:将“如何养好孔雀鱼”作为项目的核心问题,结合学生对生态因素的认知,开发多个子项目实践探究影响孔雀鱼生活的因素,在综合实践结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制水族箱中生态系统维持的最优方案。
2024, 41(11):54-5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8
摘要:以“泡菜的制作与品鉴、亚硝酸盐检测”为例,展示高中生物学实验与化学、数学等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生物学实验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知识与素养的建构。
2024, 41(11):56-5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19
摘要:高中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师应开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三主”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生活、技术、社会、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助力项目式学习,最终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24, 41(11):59-6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0
摘要:以“速度”的教学为例,将情境线、问题线、思维线三线合一,基于情境切入、发展、深化、提升的真实情境线嵌入,关注学生习得体验的问题线导入,触发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线融入,实现优化学生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2024, 41(11):62-6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1
摘要:对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解决实验疑难问题。具体改进为:采用大功率激光笔作为光源,利用凹透镜扩大光束,即可自行组装简易改进实验装置。将该改进实验装置引入教学,可用其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双缝干涉现象、泊松亮斑,均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一方面可以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 41(11):64-6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2
摘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中的演示实验。在分析该演示实验基础上,利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创新改进实验,即:用透明的洗手液塑料瓶代替烧瓶,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细线拴住橡皮塞,再用实验室常用的酒精代替水;增设数字温度计。此改进方法既方便实验操作,又提升实验成功率、清晰度,从而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重点知识。
2024, 41(11):65-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3
摘要:为提高等厚干涉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分析等厚干涉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探讨条纹间距变化和膜厚增量之间的规律,得到4个影响等厚干涉条纹的因素。以实验拓展形式引导学生讨论4个因素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既加深学生对等厚干涉实验原理的理解,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 41(11):68-6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4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性质实验探究”中的有关实验存在一些不足。根据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对该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即改进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氧气性质探究的实验装置,从而使其教学内容中的实验操作具有简便、现象明显、可控性强的优点。
2024, 41(11):69-7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5
摘要:在综合分析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一次性手套、输液管、注射器等材料,设计出一个生活化、微量化和绿色化的实验。该装置集SO2的制取与性质检验、尾气处理于一体,便于在课堂上探究实践,具有推广价值。
2024, 41(11):71-7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6
摘要:对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的“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发现该探究实验存在污染环境、操作不便和实验等待时间长等不足。梳理中国知网近几年对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改进文献发现,其改进一般采用实验绿色化、改进操作流程和改善传热效果等改进方式,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验的有效实施,以及进一步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 41(11):74-7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7
摘要:由火柴头的化学成分引发思考,进而利用手持技术对火柴头加热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进行实证检测。数据显示:火柴头加热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是先增大后减少,这说明火柴头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火柴头燃烧后,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二氧化碳浓度急速上升,这说明火柴头中的红磷、硫黄和木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火柴头中的木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该创新实验简单快捷地解决了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检验的干扰问题,与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四翼相吻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与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落实。
2024, 41(11):76-7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8
摘要:新旧人教版教科书均包含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内容,但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不方便课堂即时教学等缺点。为使实验更加高效,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以铁片作为载体,探究吸氧腐蚀的本质、氧浓差腐蚀的原理;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验证铁的吸氧腐蚀有电流产生。从教学效果看,实验改进体现了基于真实情境的以素养为本的实验教学过程。
2024, 41(11):78-7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29
摘要:针对4个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的性质实验的不足,在实验药品的用量和实验器材的选用上进行改进——实验药品的用量考虑到地区季节温度的因素,实验器材巧妙使用简易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从改进结果看,两者的对比实验更加科学、直观。
2024, 41(11):80-8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0
摘要:2024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存在浪费试剂、污染大、实验时间长、实验装置难以移动等不足。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从试剂用量、实验时长、便携化等方面进行改进,突出实验原理和方法,凸显实验现象,清晰展示分子的运动路径,进而强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 41(11):82-8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1
摘要:对于观察心脏的结构实验,可选择鸭心替代猪心开展分组实验。在讲解实验步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认识心脏的结构。结合教材增设自制教具模拟瓣膜的实验,向学生演示瓣膜控制血液流向的功能;猪心灌水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厘清心脏各腔室如何与血管连接。两个实验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024, 41(11):84-8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2
摘要:以“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实验的创新改进为例,从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实验结果的量化原则、集成一体化原则、实验材料和检测药剂的优化替代等5个方面阐述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的方法。
2024, 41(11):87-8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3
摘要:利用木板、窗帘导轨等自制力臂可视杠杆演示仪。此杠杆演示仪将杠杆的五大要素用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杠杆。特别是力臂的实物化,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力臂的特征,在分析动态杠杆的问题时,更可将力臂和力的演变过程可视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024, 41(11):89-9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4
摘要:利用自制教具模拟远距离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既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少远程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又模拟了大功率输电时导线中产生的感抗和容抗对输电的影响,还模拟了高压直流输电的实验,使教学过程中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该演示仪的多灯泡和插槽式设计,使其既可以开展演示实验,又可以进行探究实验。
2024, 41(11):91-9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5
摘要:“光的反射定律”传统实验器材受人为操作影响较大,读取入射角及反射角角度不易,观察实验现象的视野会受到局限,产生较多的弊端。为此,依托物理规律,依据设计思路,并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探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自制教具具有可直接读取角度、满足多平面内探究、多方位观察等不少优点,弥补了传统实验器材的不足。
2024, 41(11):93-9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6
摘要:从现代传感器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的角度出发,为重现人教版高中物理提到的体重计在电梯里的超重失重两种情境,设计制作两种超重失重的演示实验教具。该教具一是通过改造电子体重计的内部电路,结合上位机处理数据,使之成为数字化实验教具;二是应用丝杆滑台制作电梯模型,应用自制测量平台测量视重的变化,通过上位机以波形呈现,真实模拟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超重与失重的物理模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2024, 41(11):96-9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7
摘要:自制叶绿体光合作用演示教具能向学生更形象地展示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使用Arduino编程,实现光敏电阻控制灯以及模型中各个部分的运行。此演示教具将叶绿体内部不可见的光合作用反应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微观转化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整个演示过程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还能在课后成为便利的复习答疑教具。
2024, 41(11):98-10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8
摘要:随着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愈发重视,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将成为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构建系统的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积淀个性的科学课堂教学主张、养成终身的读写反思研究习惯、践行发展的合作创新共赢理念,应该成为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有必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专业发展,以满足中国科学教育的需求。
2024, 41(11):100-10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39
摘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科学课程,既能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提升劳动素养和科学核心素养,更能促进科学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立足素养发展,围绕在科学实验中提升劳动能力、在种植饲养中增强劳动观念、在课外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在科技发展中激发劳动创造4个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与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让其相得益彰。
2024, 41(11):103-10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0
摘要: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实验探究中教具的有效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教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学科学知识。光传播的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按照教材所提供的实验教具进行教学效果欠佳,只有对教具进行创新改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改进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装置,结合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从材料、结构等方面对教材教具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方便观察和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期望提高光沿直线传播的教学质量。
2024, 41(11):106-10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1
摘要:单元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可以较好地实现模块化的教学要求,单元作业在落实单元教学目标、达成课程目标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质、有效的单元作业要关注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实践、科学态度等考查目标,评价学生多维度的科学素养。作业设计要精心创设试题情境,凸显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让学生在试题情境中综合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题型,对学生学业进行过程性评价,涵盖实验探究任务、工程实践应用、开放型试题等。
2024, 41(11):109-1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2
摘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的一个传统实验,各版本教科书已经沿袭多年。杠杆是重要的物理实验器材,正确的实验结论是学生后续研究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但由于经典实验的固有效应,教学中存在一些极易隐藏的问题。为此,以目前实验存在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基于儿童立场进行学情分析,阐述该实验的创新设计要点,并分析具体的教学实施案例。期望依托创新实验,回归真实探究,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2024, 41(11):113-1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3
摘要:为在编程教学中具体实施“五要素”,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根据少儿的认知特点进行编程教学策略探究,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少儿编程“六步教学法”。
2024, 41(11):116-1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4
摘要: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深入分析VR技术在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模式,揭示了其对教育教学的革新作用。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与远程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模式,构建了评估效果的方法与指标体系。指出了VR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与改进建议。
2024, 41(11):119-1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5
摘要:以“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借助网络资源深入解读教材、利用网络素材丰富课件内容、运用希沃白板激活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理解,优化了课堂互动,增强了个性化教学,拓宽了学习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 41(11):120-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6
摘要:新教材落地5年来,基于新课程理念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重构的探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期待通过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重构以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学生。
2024, 41(11):122-12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7
摘要:在初中光学实验中应用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为例,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并正确运用该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有效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促进学生对光学实验知识的理解。
2024, 41(11):126-12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8
摘要: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视角,使得历史事件的时空重现更为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动地图深化时空感知,利用时间节点串联时空脉络,利用教学白板展现时空变迁,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空间环境以及时间序列的理解,助力学生构建一个更为立体的历史时空观。由此证明,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2024, 41(11):128-13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49
摘要:立足于国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高品质需求,紧抓信息化转型之机遇,探索智能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数字化体育教学模式,借力数据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24, 41(11):131-13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50
摘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价值,通过实践案例进一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路径。融合价值主要包括体育动作示范形象化、体育教学课堂移动化、体育课堂延伸网络化。融合路径主要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和进行教学评估。
2024, 41(11):133-1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51
摘要:结合中小学图书馆藏资源配置过程中对资源的时效性、内容和载体的多样性、数量种类比例的合理性三方面要求,提出从注意资源内容、数量、类型的科学合理性建设纸质文献馆藏;充分利用资源时效性强、内容多的特点建立中小学网上资源虚拟库;从关注馆藏的实用性出发,创立中小学特色化馆藏;充分利用馆际合作资源共享,对馆藏文献多样性进行补充等4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力求建立起纸质文献、虚拟文献、特色文献、资源合作共享的中小学图书馆藏新模式。
2024, 41(11):135-13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52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通过对中美两国有关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比较与分析,从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政策中获得启示,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2024, 41(11):137-14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11.053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主体缺乏全面性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策略,建立由统一的评价标准、多样的评价指标、阶段性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主体构成的“四个+评价模型”。提出了一套可资借鉴的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