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4):1-3,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1
摘要:情境化试题作为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空间站开展的三次“天宫课堂”,展示了以物理实验演示为主的生动课堂,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部分“天宫课堂”演示实验为情境的高考试题为例,挖掘其蕴含的物理教学资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024, 41(4):4-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2
摘要:以鲁科版“平面镜成像”教学为例,创设情境,由前概念导入探究主题;激活思维,搭建认知脚手架;以实验为基础,化解知识难点。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素养目标的转化与实施。
2024, 41(4):6-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3
摘要:实验作为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以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建立“磁场”的概念、认识“浮力”、托里拆利实验为例,从建立抽象概念,形成物理观念;细化实验过程,注重科学探究;运用多种方法,养成科学思维;应用解题训练,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四个方面,阐述提升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
2024, 41(4):9-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4
摘要:化学学习中的真实情境一般是多物质、多微粒的复杂体系,体系中存在的其他物质可能对核心反应产生未知干扰。要解决此类物质干扰问题需建立干扰意识,在复杂情境中明辨干扰,进而选择合理方法排除干扰,有关物质干扰的试题突出对思维能力的培育,强调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深化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助于引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 41(4):13-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5
摘要:以2022年北京市高考有机大题为例探讨了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通过调研确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中的难点,探讨解决有机物的官能团转化、中间体、定量计算等问题的教学策略。依据教学前测和后测数据,明确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电负性、共价键”进阶思维模型、打破无机和有机化学教学壁垒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突破难点,提升解题能力。
2024, 41(4):17-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6
摘要:探讨了初中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及机制的构建、多元评价的实施、以评价为导向的实践能力提升、评价手段的运用、评价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其创新精神。
2024, 41(4):20-2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7
摘要:结合显微镜的特点和学习价值,确定基于显微镜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内容,按照显微镜的设计、制作、使用、原理剖析和成果评价的顺序开展学习实践。在生物学层面突出显微镜的作用、在物理学层面突出光学原理分析和显微镜的组装、在工程学层面突出动手制作,突出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特征。通过跨学科项目学习的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工程实践思维能力和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2024, 41(4):23-2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8
摘要: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确立磁电式电流表的教学内容和素养目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活动环节,凭借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从而为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2024, 41(4):26-2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09
摘要:基于具身认知和体验式教学,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浮力”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提出具身体验式教学设计方法:创设情境激发体验、实践感受自主体验、评价整合内化体验、应用反馈强化体验,进而提出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加强体验过程的设计、注重具身活动的内化、关注评价反馈的实施等教学实践策略。
2024, 41(4):29-3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0
摘要:教材中有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受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摩擦作用的影响,存在测量误差。为消除纸带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提出利用光电传感器制作测量位移的位移尺的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内外衔接、迁移创新,设计并制作一款基于光电传感器的位移尺,效果较好。
2024, 41(4):31-3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1
摘要:POE教学策略在转化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探究能力。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为例,探讨基于POE教学策略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一方面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另一方面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以期为一线教师实施探究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案例。
2024, 41(4):34-3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2
摘要:在进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时,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直接提供实验数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态时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浓度关系,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利用PPT的诸多功能设计探究化学平衡常数的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设置加料方式、控制反应条件、数据可视化和微观动画模拟等手段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建构化学平衡常数模型的过程中,提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科学素养。
2024, 41(4):38-4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3
摘要:Ag+与I-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是检验I-的反应原理。Ag+是常见的氧化性离子,I-是典型的还原性离子,Ag+与I-之间是否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在高三二轮复习教学中引领学生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亲历活动过程,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分析Ag+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
2024, 41(4):42-4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4
摘要:以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为例,聚焦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活动,通过评价任务诊断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及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建立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024, 41(4):45-4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5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巧用实验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以“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一课为例,以“徒手抓鱼”趣味实验比赛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开展实验探究,改进实验评价体系,并利用实验再设计等方法,激活、拓展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终达成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
2024, 41(4):48-4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6
摘要:生物学学科是一门可以与多学科进行融合的学科。以“神奇的种子”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介绍跨学科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STEAM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说明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学习方式和STEAM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2024, 41(4):50-5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7
摘要:以“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为例,从真实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疑”中生问,产生探究实践的兴趣;以“论”定计,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保证实验数据的精准;以“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思”促知,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实践核心素养。
2024, 41(4):52-5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8
摘要:交变电流的教材实验一般是利用手摇式发电机点亮灯泡,并由灯泡亮度变化而得到交流电的特性,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结合安培右手定则以及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知识引出交流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所学知识推导出交流电特性,帮助学生加深对交流电的理解。同时,结合实验分析直流电摆实验原理、交流电摆实验原理,为物理教学提供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
2024, 41(4):56-5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19
摘要: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拓展探究“看我快拳”(光电门传感器的使用)、“谁是吹牛大王”(压强传感器的使用)、“左右互搏周伯通”(力传感器的使用)、“荒野求生之明矾净水”(浊度传感器的使用)4个趣味性实验,既可实现课本实验与课外探究的有机结合,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高中理科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2024, 41(4):58-5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0
摘要:“每”字在特定语境下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阅读者仔细加以甄别,防止误读或误解。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打点计时器实验为例,分析相关习题中“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中“每”字的含义,最终认定相关习题中“每”字的含义是:表示反复的动作中的任何一次或一组。基于这一含义,指出多道常见习题中用词不当的现象并加以分析,具有教学上的现实意义。
2024, 41(4):60-6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1
摘要:辉光球可以演示静电场、静电感应和静电屏蔽等一系列实验现象。用手触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电场、电压(电势)、点电荷的电场分布等知识点的理解;利用辉光球点灯现象,可以为学生讲解气体电离、碰撞,原子能级跃迁等知识;采用金属板和金属笼实验,可以讲解静电场的分布、静电感应、静电屏蔽等知识点。
2024, 41(4):62-6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2
摘要:为验证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引导学生选择文具类、餐具类、液体类(饮品)、水果类的物质探究其导电性能,指导学生设计待测物质导电性能的实验电路,正确组装电路,提升其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认识物质导电性能的差异。采取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突显实验的趣味性、生活性。
2024, 41(4):65-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3
摘要:为提高“CO2性质”一课的教学质量,创新设计实验方案,既是对传统实验方案的优化,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典型案例,彰显了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具体创新方法是:利用T形玻璃管比较CO2和空气密度大小;用注射器检验CO2是否溶于水;常温下,使用CO2灭火器制取干冰。
2024, 41(4):68-6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4
摘要:教材中“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存在红磷用量不确定、难以引燃和难以回收等不足。在文献分析和实践摸索基础上,立足原型,回归起点,提出简约化改进方案,即采取增加燃烧匙、使用双头药匙的小药匙头取药品、灼烧玻璃管时长23 s等改进措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装置简约、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和师生可用等优点。
2024, 41(4):70-7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5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其存在的不足是:产生大量的P2O5,污染环境;实验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导致很难在课堂上展开演示教学;白磷易熔化成小液滴浮在水面,极易燃烧,存在安全隐患。利用常规实验仪器创新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教学,可防止P2O5逸散到空气中污染教室空气,同时改进装置具有制作简单、材料易得、现象明显和符合环保理念的优点。
2024, 41(4):71-7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6
摘要:基于生物学课程标准建议,深入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改教材化实验为生活化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换大中型实验为微型实验,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定量思维,端正科学态度;提高教师引导能力,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2024, 41(4):74-7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7
摘要:合适的生物学实验材料是学生完成生物学实验的保障。如果实验材料选择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到生物学实验的效果,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除猪肝或鸡肝外,韭菜也是该实验可供选择的合适材料之一。
2024, 41(4):76-7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8
摘要:利用纸盒、亚克力板、单向透视贴膜等材料及LED灯、摄像头等设备,制作“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创新装置,将其用于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质、不同浓度的CO2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定量记录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在同等条件、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呈正相关,红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促进作用最大。
2024, 41(4):78-8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29
摘要:初中物理教材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因测量次数较多,操作复杂,容易导致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利用3D打印技术自制装置,并与DIS传感器组合制作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新型实验装置,其实验结果可信度高,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易于观察,实验成本较低,便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能将实验误差降低至1%左右。
2024, 41(4):81-8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0
摘要: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进行文献检索、创新设计、物化方案、可行性验证及推广应用,是实现教具创新自制的有效路径。在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学中,创新自制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具,利用被测物在圆筒中落下后推动台秤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定性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科学有效,适用于初中物理关于重力势能的演示实验。
2024, 41(4):85-86,9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1
摘要:受迫振动、共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受限于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对共振的理解存在困难。利用自制教具,借助光电门等直观呈现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和产生共振的条件,使学生对受迫振动的固有频率、振动频率和产生共振的条件有更深入、更清晰的理解,经历从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应用与迁移,实现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跃进,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 41(4):87-8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2
摘要:师生自制静电除尘演示器难度较大,且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介绍了一种改进自制静电除尘演示器的方法:利用简单易得的低成本材料创新改制成全封闭式静电除尘演示器。教学实践证明,新改制成的全封闭式静电除尘演示器操作简便,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实用性强,可用于教师课堂演示和科普讲座,也便于学生课外自制并进行实验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2024, 41(4):89-9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3
摘要:氢气的燃烧与爆炸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明确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同版本的教材设计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通过对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进行分析,并利用生活中的塑料袋、注射器、电子打火器等物品创新性地进行实验设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趣味性更强、更加安全环保,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素养。
2024, 41(4):92-9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4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经过修订,使得月相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有所提前,在月相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科学课月相教学为例,以课内外联动的方式,让数字化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月相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规划课前观察、引导课堂探究、保障课后巩固3个阶段入手,精准优化小学生对月相的观察和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保证月相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 41(4):96-9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5
摘要:热在水中的传递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材提供的2种实验方法存在感温粉末分层不易观察、热源不集中使墨水扩散等不足,影响学生对热在水中的传递背后的“热对流”真实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基于不足,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加入电子温度计显示热量的传递,利用方形管和水槽2种容器,改变热源的使用,使得热量更加集中,使“热对流”现象可视化呈现。改进后的装置能帮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实践,并能基于实验现象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热在水中的传递,帮助学生建构利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2024, 41(4):99-10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6
摘要:技术与工程实践是探究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科学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技术工程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4, 41(4):102-10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7
摘要: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挥棒,科学有效地依托表现性评价开展课堂学习评价,可以深层次地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小学科学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以“庞大的‘家族’”一课为例,从课前确定表现性目标、聚焦高阶思维生长点,课中设计表现性任务、驱动高阶思维进阶,课后依据表现性量规、核查高阶思维成果等方面入手,阐述高阶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2024, 41(4):104-10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8
摘要:从学科知识外化、科学素养的社会性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性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并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从科学课程价值取向、教师实验教学意识与行为和教学评价效果3个维度挖掘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阻碍因素,提出了重新定位科学实验教学、瓦解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强化科学教师行动意识、建立多元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实验教学合力的纾解之道。
2024, 41(4):108-1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39
摘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创设“目标设定—亲身体验—实现迁移—解决问题”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即创设逼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既能实现深度学习乃至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2024, 41(4):111-1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0
摘要:利用Tracker视频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摆球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Tracker助力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的三大优势:一是解决实验条件限制困局,让科学探究可行;二是解决二维轨迹记录难题,让科学探究高效;三是突破生活与学科界限,让科学探究真实。总结提升了Tracker分析实验精确度的注意事项,为Tracker的使用提供思路。
2024, 41(4):114-1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1
摘要: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后服务与学习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提供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强学习互动等方面的作用,探索课后服务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模式。
2024, 41(4):115-1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2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应遵循多重性、实效性、双向性原则,从合理购置与配备实验仪器、搭建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传统实验室与多功能实验室互为补充3个方面优化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学。
2024, 41(4):117-11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3
摘要:针对目前化学药品周转库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欠佳、内容收集不全、信息化水平低、种类繁杂的问题,从对化学药品周转库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内容、档案收集等不同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药品周转库档案管理的5条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药品周转库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
2024, 41(4):119-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4
摘要:结合国家“双一流”专业评价体系中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和地方“十四五”规划文件中重点发展产业名录,针对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条件,整合资源,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2024, 41(4):122-1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4.04.045
摘要:针对国内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调研国内外高校已实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规划与前瞻布局,做好实验室安全责任事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精确捕获危险源信息,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探索实施高校教学实验室EHS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