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0(12):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1
摘要: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分析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思路,通过对实验的过程、方法、证据等进行情境创设,引发思维冲突,提高学生观察、质疑、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养成不盲从、会质疑、会批判的科学态度。
2023, 40(12):3-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2
摘要: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将物理图象问题归纳整合成直观型图象、计算型图象和应用型图象,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体会各类图象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性思维能力。
2023, 40(12):6-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3
摘要: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从栏目设置、内容选择、教科书插图、情境素材、表征方法和习题设置等不同角度对不同版本的现行普通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抛砖引玉,促进教师对教科书的深度研读,增进学科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3, 40(12):8-1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4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就是持续对驱动性问题展开探究的历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在实验中融入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提高项目成果的信度和效度,能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和严谨地进行学习,更好地获取相关学科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发展必备品格。
2023, 40(12):12-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5
摘要:针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TQVC概念认知模型,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教学和实验设计:通过转化(T)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联系;通过量化感知(Q)帮助学生体验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异;通过视觉感知(V)获得强弱电解质稀释过程的直观认识;通过比较(C)解释并深刻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了一种新的认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知模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及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 40(12):15-1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6
摘要:小龙虾在我国已成为广泛分布的入侵物种,研究小龙虾的习性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入问题引导式的“田野调查”,将大概念整合到生态实际中,通过取样收集小龙虾的相关数据并建构模型,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维度,全面调查小龙虾对蠡湖的影响,并借此设计出小龙虾立体养殖生态工程。
2023, 40(12):18-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7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理念已在高中和高等教育中逐渐展开,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同样蕴含着生命观、爱国主义、科学价值观、生态与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8个实验为例,前瞻性地探索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初中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途径。重点阐释“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从注重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课内课外实验相结合、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机制等角度提出提高初中生物学实验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2023, 40(12):21-2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8
摘要:项目化学习通过对驱动型问题的持续探究,能够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育人目标。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是提出驱动性问题,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导入情境,分析其原因和结果,并与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再从物理学史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个性化评价与成果展示,将项目化学习融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023, 40(12):24-2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09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天问探火”的真实情境,进行UbD理论指导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依据初中化学新课标要求,对人教版和科粤版化学九年级“燃料、燃烧”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天问一号的能源档案探究为情境主线,设计了“认识能源”“燃料的燃烧”和“能源的选择和利用”3个课时教学内容,落实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
2023, 40(12):28-3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0
摘要: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教学为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和追求理解为先的实验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思维障碍点,设计了有利于学生理解的4个实验进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积与压强的变化,理解“替换法”测量气体的体积,进而理解实验测定原理,达成教学目标。
2023, 40(12):32-3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1
摘要:针对学生提出的等浓度强酸和弱酸的稀释曲线是否会相交问题,以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稀释为例,利用水溶液中离子的定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在Wolfram Mathematica 12平台通过消元、绘制图象和精确计算,分析了酸溶液pH的变化过程。面对多变量复杂体系,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丰富证据推理手段和方法,以严谨论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证据推理能力。
2023, 40(12):35-3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2
摘要:在课堂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践行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地球的绕日运动章节为教学案例,给出以问题解决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剖析,结合学生的认知困境和认知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进阶能力。
2023, 40(12):39-4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3
摘要: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编排了“想想做做”的内容,但实验时发现根本无法取得成功。在找出影响实验的硬币类型与质量、气体流速、A4纸厚度等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围绕伯努利方程原理展开探究,不仅获得实验成功的数据,而且据此提出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的吹硬币实验的改进方法。
2023, 40(12):41-4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4
摘要:改进实验装置,一方面可以让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达成较好的实验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物体速度”实验的数据,得出实验误差来源,进而改进导致误差的实验装置,既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够在深挖教学难点基础上,探索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测量误差,改进实验装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3, 40(12):44-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5
摘要:课程标准提出,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又能弥补实验资源匮乏的不足。将生活器材家庭拔罐器用于大气压强的几个典型实验,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优点,学生据此能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对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 40(12):46-4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6
摘要:针对苏教版高中化学(2022年版)必修2中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存在的不足,可利用透明中药袋、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并制作一套绿色化、生活化的反应装置。借助该装置,可以将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一氧化氮的检验,以及尾气处理多个反应实验融于一体。该装置具有微量环保、操作简单、反应可控、现象明显等特点。
2023, 40(12):48-5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7
摘要:利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但加热后石蕊试液并未恢复紫色。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所致;利用pH传感器对盐酸质量分数和石蕊变色情况进行深入探析,确认当盐酸质量分数在16%以上、石蕊试液小于15 mL时,经长时间通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因含有较多的氯化氢而使石蕊产生“变色异常”。据此,提出教学建议:实验时,采用较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气体通入蒸馏水时间不宜过长;蒸馏水的用量可超过一般实验用量;可用其他方式获取二氧化碳气体。
2023, 40(12):51-5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8
摘要: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一节有钾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但该实验燃烧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基于此,采用改变加热方式、受热实验仪器、钾的颗粒大小等手段优化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演示时可采取在铜片、燃烧匙上进行燃烧实验,学生分组操作可采用石棉网进行燃烧实验。
2023, 40(12):53-5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19
摘要:现行教材中只有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缺乏演示实验。为帮助学生认识电池反应的自发性,可借助制作的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器演示氢气和氧气无需点燃而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2023, 40(12):55-5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0
摘要:“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重要内容,为课标所要求的必做实验,但课本的实验步骤不仅过于烦琐,而且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导致很多乡镇中学因条件限制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对该实验进行改良,即从实验材料、色素提取、滤液划线、层析液、色素分离、滤纸、滤纸滴加色素提取液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良及创新,以此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023, 40(12):57-5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1
摘要:细胞凋亡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难点在于细胞的微观结构和变化难以感知。基于此,对教材中细胞凋亡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补充,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染色方法、实验结果观察与统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建构细胞凋亡的概念,理解细胞凋亡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对凋亡率进行统计计算,可培养其生物学学科素养。
2023, 40(12):59-61,8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2
摘要:通过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疑问,采用滤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探究塑料包装袋上水性油墨对枯草杆菌、酵母菌、假单胞菌3种菌的抑菌效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处理水性油墨,测量其对3种菌的抑菌效果,研究水性油墨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性油墨对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刮取的水性油墨的面积为抑菌指标,水性油墨对枯草杆菌最小抑菌面积为10 mm×15 mm,对酵母菌最小抑菌面积为10 mm×15 mm,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面积为10 mm×12 mm。同时,水性油墨的稳定性会受到外界温度和酸碱度的干扰。
2023, 40(12):62-6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3
摘要:光学内容是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性很强。目前实验室所配备的标准器材仅能研究部分光学现象,整合性差,且体积较大,不便携带和使用,无法满足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的需要。基于此,尝试自制光学“五合一”创新教具,创新插片设计,可探究两大经典光学实验和三大应用,实现多功能自主探究,其实验效果明显,数据实时准确,取材环保,价格低廉,适合自制推广。
2023, 40(12):66-6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4
摘要:以自制物理学具为例,分析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来获取物理知识,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和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在实验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
2023, 40(12):69-7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5
摘要:针对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存在的接线难、现象不明显等问题,改进实验电路并利用激光切割技术自制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演示仪。该演示仪的优点是:提高实验效率,拓展实验方式;借其可设计3个实验方案,能从可视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3个方面完善现有的实验方案。
2023, 40(12):72-7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6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制作光折射卡片,操作并观察有趣的光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有关光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美好的思想品德,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从而使师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2023, 40(12):75-76,8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7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开展生物模型教具制作具有重要的素养教育意义。阐述了“花的结构”“眼球结构”“视觉成像”生物模型教具的制作过程,通过生物模型教具的制作活动,学生亲历教具制作过程,实现教具制作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学生在制作生物模型教具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美的感知和表达,激发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科学设计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2023, 40(12):77-8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8
摘要:“做思共生”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小学科学“做思共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并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小学科学“做思共生”的教学目标。
2023, 40(12):82-8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29
摘要:专职的科学教师缺少、优质的社会资源不足,是当下农村学校科学教学的困局。为此,农村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并进行合理开发,探索出“将实验器材变为学生玩具,将接受学习改为探究学习,将统一作业改为自选作业,将单一评价变为多样评价”的实施路径,付诸实践,从而让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2023, 40(12):85-8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0
摘要:教材中中“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等不足。探究耳郭和鼓膜功能的模拟实验装置是经过教学实践且基于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后的装置,此模拟实验装置创设了更加真实的模拟探究情境,拓展了耳郭功能以及鼓膜结构特点的研究内容,通过泡沫小球的运动放大了实验现象。以关键问题为导向的微项目化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2023, 40(12):88-9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1
摘要: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地球的运动”单元“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课中的地球公转实验存在模拟困难的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学生的知识获取。为此,可利用自动追踪平台、地球仪、旋转轨道、变温油墨、数字温度计等材料组成一款“自动旋转追踪式地球公转演示仪”。该装置能够保证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一个方向,且能通过数字温度计、变温油墨等呈现温度的变化,通过自动旋转模块让公转能够自动进行,从而让演示效果更明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023, 40(12):90-9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2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当今新科学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对现有科学教材单元进行重新建构,从重置素养型目标、精选结构化内容、设计驱动性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四方面入手,把教材单元转化为学习单元,以实现知识到素养的教学转型。
2023, 40(12):94-9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3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中学生易暴露出的实验难点,借助虚拟实验技术,创设以“教师任务—学生任务—阶段评价”为主线、以学生活动“多向操作—小组展示—评价反思”为中心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模式,选取模拟实验室、模拟组装、模拟优化实验装置3个板块教学内容,分析虚拟实验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虚拟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实验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023, 40(12):96-10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4
摘要: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充分发挥Online Judge平台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智能化分析功能、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评测代码的负担,方便教师部署和指导实验。借助Online Judge平台可以完成预习、课堂实验、项目式教学、小组研讨、测验与考试5个教学环节;利用Online Judge平台进行教学成果评价并实时指导教学工作,可以为青少年信息科技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023, 40(12):101-10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5
摘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能够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形成“互联网+教育”新型服务供给模式,师生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2023, 40(12):103-10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6
摘要:由于线上教学学生的不可控,线上教学会出现不同于线下教学的诸多问题,线上教学平台多样化、优质资源共享化和数据自动化是优势,而学生课堂上“监管难”“观课难”“动手难”却是劣势。拓展线上教学的优势,降低线上教学的劣势,是取得线上教学成功的关键。
2023, 40(12):105-10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7
摘要:苏仙区创建了一批“名师网络工作室”,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名师引领的网络研修平台,突破了教师研训工作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搭建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平台,有助于凝聚形成以网络工作室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推动跨校、跨区域的教师学习培训和专业研修,实现全区教师抱团成长,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 40(12):108-1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8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进行线上直播互动教学,通过师生、家校共同关注线上作业资源应用和线上答疑活动等,创设常态化、多学科、共同进步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移动平台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多师同培同研,提升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力。
2023, 40(12):111-1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39
摘要: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预设知识生成、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等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进行了探索。教师应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价值,带动信息化课堂,让学生把整体思维升华到实际操作之上。从而完成对学生信息意识的训练。
2023, 40(12):113-1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40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教学,人工智能课程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探索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跨学科融合必然性、实施要求、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实施策略几个方面介绍了教学经验,以期为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
2023, 40(12):116-1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41
摘要:南阳市以市、县(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为基础,打造统一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数字化校园融合升级,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推动“三个课堂”“自适应”学习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健全优质资源体系,提升服务供给智能化水平,构建教育数据分析中心,协同完成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有效构建了南阳市智慧教育“云+端+资源”三位一体新型智慧教育新生态。
2023, 40(12):119-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42
摘要: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空间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以开放发展、互动自主,以小见大、突出特色,合作共建、以点带面为切入点,介绍了构建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空间的途径,并分享了科技、艺术和科研3个领域的成功案例,总结分析了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空间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2023, 40(12):122-1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3.12.043
摘要:职业教育,是解决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素质,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实习环境。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用的建议:创新设计教学情境,强化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促进设备效能发挥,助力教学质量提高;开发教学虚拟软件,强化模拟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