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2(2):1-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1
摘要:实验资源是物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新课程理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部分高中学校对实验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也未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资源,存在实验场馆设施闲置、过度依赖厂制仪器、自制教具能力不足和信息化意识不强等问题,亟待更新观念。据此,应在坚持开放性、适切性、经济性和校本化原则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提升实验教学的软硬件水平,并采取校本课程、跨学科融合和信息化建设等举措,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5, 42(2):5-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2
摘要:测量教学融合理论和实践,其教学设计应做到:厘清“知识逻辑”和教学起点,在学生测量活动中落实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挖掘问题,从而精准把控学情;适时引入学生评价,凸显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领,使学习更加个性化;采取“进阶式”问题解决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端正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
2025, 42(2):8-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3
摘要:两球对心碰撞是高中物理常见、重要的基本物理模型之一。为发挥实验的教学价值,在该实验中加入弹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球对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同时,借助图象显化两球对心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关键点,凸显了变换参考系的功能,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两球对心碰撞的本质规律。
2025, 42(2):10-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4
摘要:物理实验是学生参与、体验物理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达成快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提升观察、动手实践能力等学习目标的实施路径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工作;利用趣味性实验,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学习体验,促进知识升华;在增强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5, 42(2):12-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5
摘要:ARCS动机模型包括4个部分:注意、相关、信心和满足。在初中阶段引入ARCS动机模型,引导学生开发自主创新实验,促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借助引发认知冲突的小实验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再将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课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拍摄创新实验小视频并在相关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展示,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自信心。学生凭借二维码分享实验小视频,同时教师在平台上留言给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点赞、互帮互学,从而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依托ARCS动机模型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融合应用,逐步形成“四层四翼”的教学策略,具有教学上的参考价值。
2025, 42(2):16-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6
摘要:针对2024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反应历程(机理)的相关试题,先从考查形式、考查内容及考查能力和素养3个方面分析试题特点,再剖析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和催化反应的历程(机理)表征图象,最后归纳出教学启示——“深化认识,聚焦概念”“把握难度,依标施教”,旨在为“反应历程(机理)”教学及备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 42(2):21-2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7
摘要:化学实验是形成学科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分析东台市中学生实验素养大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实验操作技能薄弱,实验思维能力欠佳,实验创新能力不足。为此,立足教学实践,提出改进举措,即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资源建设,激活实验课堂,形成有效反思,以期达成提升学生实验素养的目标。
2025, 42(2):25-2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8
摘要:校本选修课是学生拓展学科视野的良好平台,以高中生物学选修课“奇妙的鱼类”为研究对象,以PBL教学模式为理论核心,根据问题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带领学生深入认识一大生物类群——鱼类,了解其在生物界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领域的应用。
2025, 42(2):29-30,3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09
摘要:在初中科学仪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而对仪器的制作过程缺乏认知。将5E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科学仪器教学,可以将科学仪器制造的每个环节与其构造相联系,强调每个环节的要求与任务,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领会科学仪器的科学知识本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继而培养其探究实践精神。
2025, 42(2):31-3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0
摘要: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现阶段大多数教师缺少清晰定位实验能力的手段,难以开展基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评。目前的评价往往侧重于涉及实验知识的纸笔测评,忽略对学生实验技能与思维的测评;同时,实践操作测评也难以捕捉学生的具体行为与过程。为此,采取“架构实验能力要素框架,设计实践需要的评价量表,运用评价量表开展测评”等措施,以期引领与反思实验教学行为,并为开拓学生实验能力测评手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 42(2):37-3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1
摘要:误差分析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以电学实验和气体的等温变化实验为例,通过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本质原因,学习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如寻求新的设计方案或选择更精密的实验器材。整个教学过程源于科学推理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025, 42(2):40-4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2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实现物理与工程跨学科实践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以“制作水电站模型”项目为例,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共同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跨学科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效实现了物理与工程跨学科实践。
2025, 42(2):43-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3
摘要: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乙醇与乙酸”为主题,基于“五育融合”教育思想进行项目式课堂教学设计。整合地方教学资源,以古法酿酒和古法酿醋为主要情境,从中精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25, 42(2):46-4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4
摘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内在逻辑3个层面探讨了“有味道”的课堂。以“葡萄糖的环化反应”和“核酸的性质”的课堂教学为例,设计“有味道”的教学片段,充分挖掘有机反应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断键和成键”的视角理解反应的本质,重点关注学生对有机反应本质的学习能力,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2025, 42(2):49-50,5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5
摘要:跨学科融合发展对推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落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生态园水体溶解氧的测定”为素材,基于STSE理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综合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跨学科知识,不仅提升了实验操作能力,更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2025, 42(2):51-5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6
摘要: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例,应用比色法将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使用数字化检测设备——分光光度计进行精准定量检测,使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可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梳理了将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的教学模式,为探究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2025, 42(2):55-5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7
摘要:遵循科学史的足迹,关联并整合情境创设,以问题驱动为引领,经历双螺旋的推断、骨架外部与内部结构的推断、碱基配对方式的推断等过程,最终成功建构DNA的结构模型,并依据模型解析DNA的主要特点等重要生物学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5, 42(2):58-6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8
摘要:以“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为例,选取情境素材——民间艺术皮影戏为“境”,在情境中铺设知识线索、活动线索和素养线索等作为贯穿课堂的“脉”,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获取知识、建构模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2025, 42(2):62-6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19
摘要:“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教材实验的装置和方法均存在不足,不利于学生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并完整建构音调的概念。为弥补不足,设计一款可视化演示教具,其突出特点是利用泡沫小球显示振动快慢和振幅。该教具能够直观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操作便捷、探究高效和可视性强等优点。
2025, 42(2):64-6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0
摘要: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操作时,学生一般从“直杠杆处于水平方向平衡”出发,采集数据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可以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但弊端非常明显。为此,利用线光源、自制直角尺等器材创新改进教材实验,顺利突破了力臂测量的教学难点。
2025, 42(2):66-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1
摘要:“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在操作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与刻度尺不容易保持在竖直方向上;铁架台的稳定性差。对此加以改进:一是把铁架台改成吸盘,将滑轮组吊在黑板上,可提高实验装置的可视性和稳定性;二是去掉刻度尺,改为在黑板上分别标记重物和拉力的起始点及终点,使两者关系一目了然,既降低了测量难度,也降低了操作难度。
2025, 42(2):67-6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2
摘要:水溶液具有的性质,对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同温度下,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相互制约的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稀释时弱电解质电离度的增大以及溶液体积的增大等,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可能使溶液的离子浓度增大,也可能导致溶液离子浓度减小。以冰醋酸的稀释为例,通过数字化实验,直观地观察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过程,充分验证了相关推论。
2025, 42(2):70-7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3
摘要:不同教材给出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有所差异,有的教材认为是NO2,有的教材认为是NO。通过文献分析及理论计算,并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对各种描述给出了合理解释:由热力学分析可以知道——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NO和NO2的趋势均很大,但生成NO的趋势会更大。
2025, 42(2):72-7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4
摘要:对文献报道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进行归类和分析,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相关建议和要求,对传统改进实验进行验证和初探,再借助真空采血管、注射器、手持技术设备,运用半值法、半定量法、数码分辨比对法和均匀设计法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保存实验进行再改进,并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保存。
2025, 42(2):77-7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5
摘要: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内容。整合和改进教材相关实验,将NO2、NO的制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等设计成定量化、绿色化、微型化和一体化的系列实验,在优化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深刻理解工业生产硝酸中物质充分转化的意义。改进实验推广性强,不仅可作为课堂演示实验,还可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2025, 42(2):79-8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6
摘要:巧用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机,落实科学研究素养。一方面,借助Na与CuSO4溶液反应、Na2O2滴水生火、铜与浓硝酸反应、原电池原理等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借助真实的认知冲突和异常现象等实验问题情境,感悟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落实和发展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素养。
2025, 42(2):82-8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7
摘要:基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6章第3节“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即连续培养并探究大蒜原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旨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025, 42(2):85-8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8
摘要:以高中生物学教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为基础,在传统“姜撞奶”甜品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用水浴法开展温度差异对姜汁和木瓜汁凝乳效果影响的对比实验探究活动。结果表明:采用“蒸煮法”制作“姜汁牛奶”,与市面上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姜撞奶”具备同样的凝固效果和口感;采用蒸煮法,经15~20 min,即可制得味美香浓的“木瓜撞奶”。课外拓展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5, 42(2):88-8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29
摘要:针对现有共振现象演示装置功能缺陷等问题,设计共振现象的演示装置。该装置利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铁丝旋转,使弹簧振子竖直方向振动,改变电机转速,比较不同振子的振动,总结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该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建构共振概念。
2025, 42(2):90-91,9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0
摘要:设计并制作基于传感技术的大气压强可视化创新实验装置。该装置运用大气压强传感器实时采集客观存在的大气压强数值,计算机将采集到的数值以动态图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以准确量化的数值和动态图象来反映客观存在的大气压强,还能用准确的数据探究和大气压强有关的系列实验。
2025, 42(2):92-9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1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传感器”章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传感器知识及其技术应用,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要求,增加了动手制作自动控制装置的实验。为此,制作了蓝牙自动追光信号传输演示器,该演示器利用蓝牙模块、功放管、光敏电阻及太阳能自动追光电池板等简单器材,实现信号转换传输,生动展现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及传输原理,同时让学生体验动手制作自动控制装置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5, 42(2):94-9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2
摘要:在开展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借助自制的简易同步反应器,真正实现将试剂同时加入,使反应同步启动。该简易同步反应器具有同步化、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直观化等特点,可深化控制变量意识。该简易同步反应器具有较强的可迁移性,可作为其他对照实验的反应发生装置而推广。
2025, 42(2):96-9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3
摘要: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冲突的产生是思维发展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创设思维冲突并巧妙加以运用;基于思维冲突,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加以实证;适当衍生拓展实验,延伸认知冲突,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从而有效助推学生科学思维的高品质发展。
2025, 42(2):99-10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4
摘要: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创新对于一线科学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是打造高效课堂和高质量课堂的重要途径。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实验存在不能持续观察实验现象、操作复杂、缺乏定量探究等不足,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手机实验软件设计制作了一套探究水结冰实验装置,用于探究水在结冰过程中在温度、体积、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实验现象清晰化、直观化,呈现一个可视化的温度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是影响水结冰的重要因素。该套创新教具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证据意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结冰的过程。
2025, 42(2):102-10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5
摘要:深度互动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场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教师合理把控时机有效巡视等角度,与多个场域联结,促进学生与任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深度互动。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深度互动,在自主内省与交流合作中成长,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2025, 42(2):105-10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6
摘要:小学“做思科学”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光的传播”为例,基于CER框架的小学“做思科学”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科学概念和解释上,将实践活动作为证据的来源,通过“以做促思”建观点,“以思导做”集证据,“做思融通”构推理,“做思共生”供反证,帮助学生作出科学解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5, 42(2):108-1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7
摘要: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岩石与土壤的故事”为例,在构建模拟场馆中,探讨设计和实施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策略,阐述了模拟场馆提供相对真实的环境助力学生体验和建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的具体做法,同时聚焦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成果展示、反思迁移等环节,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2025, 42(2):111-11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8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于中学物理的虚拟实验软件不断涌现,其中NOBOOK软件高度贴合我国现行教材的特点。对近五年内NOBOOK软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定量角度对文献来源、文献数量、发文趋势进行分析;从定性角度将文献分为教学价值、教学设计、教材、习题五个维度进行探究。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总结NOBOOK软件在教学和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教学中有效运用NOBOOK软件的建议和展望,以促进虚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5, 42(2):115-116,1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39
摘要:NOBOOK虚拟实验平台不受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探究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是一种密切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学科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NOBOOK虚拟技术创设理想实验、仿真物理模型、在线布置作业、模拟习题情境、自由组合实验赋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5, 42(2):117-12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0
摘要: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动态交互设计的优势,基于虚拟仿真软件平台,以生态因子和景观要素的关联性和互动机制为切入点,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思路和设计方案,设计场地生态认知实验教学步骤,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操作流程。应用效果表明:该实验教学路径和实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性设计能力、研究性设计能力以及场地认知与模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5, 42(2):121-12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1
摘要: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上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青少年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沉溺网络等诸多风险。根据调查统计,2023年底,我国青少年网民群体近2亿人,已成为当前网络大军的重要主体。对目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拓宽教育途径,夯实基础素养”“优化亲子关系,争做身教模范”“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网络建设,筑牢首道防线”4个方面出发,引导青少年科学认识网络,提出全面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相应策略。
2025, 42(2):124-12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2
摘要:高中物理中的“追击”“相遇”问题,教师用“画图结合语言描述”的方式表现该情境时费时费力,学生理解该情境和过程时感觉抽象甚至无法理解。利用Flash软件创设“追击相遇”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控制“追击”“相遇”问题中物体的运动,从而更好地观察和研究它的临界条件,大大提升授课效果。
2025, 42(2):126-12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3
摘要:尝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工具辅助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经过近五年的实验发现: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平台等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教学,各项学习内容也可以更直白、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易教、学生易学”,通过“信息化”教学巧妙打破传统的壁垒,从而真正让教与学都“活”起来,最终实现“减负”。
2025, 42(2):128-129,1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4
摘要:实验仪器配备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更新换代,除了常规仪器外还有很多“另类”的目录外的仪器物品。通过分享一些“另类”仪器物品的收纳方法和策略,旨在达到实验教学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解决现行班额大、实验资源紧张等问题,最终协助一线师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工作。
2025, 42(2):130-1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5
摘要:通过专项培训有效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培训前准备、培训教学过程、培训后的总结反思三个方面,大量引用授课、参训学员感悟、感受,写实记录云南省“国培计划”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过程,为“国培计划”项目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供了云南方案。
2025, 42(2):135-13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6
摘要:探讨在“双减”政策下进一步改进农村学校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举措,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调研、问卷调查,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包括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等。最后,通过实验操作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促进农村学校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2025, 42(2):138-14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2.047
摘要:自新的电工实验教学大纲实施以来,长沙理工大学电工实验中心在一到两年的实践探索中,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拓展性研究的推进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实现了从“老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为电工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