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2(3):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1
摘要:以“简单机械 ”单元复习为例,在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做到:聚焦核心素养,制定单元复习目标。以情境导入,设计挑战任务;整合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训练思维,提升能力,强化拓展应用;反思质疑,总结方法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坚持以素养为导向,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 42(3):4-5,5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2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绝大多数教师已意识到教学必须凸显学科育人的功能,借此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物理学科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进阶物理观念,形成科学思维,积极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培养其科学态度与责任。根据初中生的认知与逻辑思维特点,结合物理学科鲜明特色开展学习潜能三阶段探究,即蓄势潜能、激发潜能和挖掘潜能,能够基于物理学科助力学生的能力进阶和素养提升。实践证明,结合教学实际的较好做法是: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逐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2025, 42(3):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3
摘要:许多魔术背后的实质,均是基于人们熟知的物理规律和原理创作的艺术作品。将魔术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凭借魔术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帮助其理解物理知识,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2025, 42(3):8-1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4
摘要:以葡萄酒中 SO2定性检测试纸的研制为主题,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 SO2项目式教学。学生通过完成 “葡萄酒中 SO2的存在形态和作用 ” “SO2性质探究 ”和“研制葡萄酒中 SO2定性检测试纸 ”等3个任务,深刻理解 SO2的化学性质,从中产生从无机物性质视角认识世界的思维,并据此建构思维模型。文献研讨、实验探究和自制定性检测试纸等教学环节证明,好的教学手段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以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
2025, 42(3):13-1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5
摘要:化学微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化学学科为载体,旨在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学习方式。其特点表现在:缩小问题切入点,降低项目难度,弱化成果社会化效应。其重点在于项目的实施与评价,并力求在 1~3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初中化学微项目学习的实施策略为,“立足真实情境选题,精心设计分配任务,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全面落实项目展示,巧用评价反思”,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5, 42(3):16-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6
摘要:以情境为载体,通过设置情境来检测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力,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更可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乙卷)理科综合第 29题为例,解析试题情境,探讨其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导引作用。
2025, 42(3):19-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7
摘要: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环节可分为: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科学探究,进行知识重构;自主解释,激发科学思维;拓展迁移,促进素养提升;多维评价,提高探究动力。从教学角度看,5E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低的问题,案例中的实践活动充分说明其能够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和科学思维,体现了与新课标高度契合的教学特征。
2025, 42(3):22-2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8
摘要:以虚拟实验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系统阐述科学核心素养、虚拟实验、心智模型与学习进阶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虚拟实验,可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和心智模型的可视化,便于检测学生学习进阶的达成程度。具体表现为:借虚拟实验的简单操作了解心智模型,“鉴知”学生的基础把握程度;用虚拟实验提升学生心智模型的发展水平,“鉴定”学生的探究本质能力;凭虚拟实验评判向更高层心智模型发展的可能,“鉴别”学生的深度探索层级。
2025, 42(3):26-2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09
摘要:在素养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化学观念并发展科学思维。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醛 酮”为例,基于真实情境 “寻味望城靖港香干,溯源化学物质醛类 ”,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模型构建、实验探究、素养评价等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运用大概念 “结构决定性质 ”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025, 42(3):30-3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0
摘要:在分析教材 “认识有机化合物 ”的编写思路和课标中学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将课时内容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3个板块,设计了定量计算、书写分析、球棍模型拼插和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进阶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理解 “碳四价”理论,运用“碳四价”理论建构从键价角度和连接视角认识有机物的思维模型。
2025, 42(3):34-3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1
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背景,布置大任务 ——水果电池的构建,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知识。基于该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能提高教师深度理解与实施新版课程标准的专业能力,实现“学科教学 ”向“学科育人 ”的课堂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 42(3):37-3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2
摘要:以人教版初中化学 (2024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为教学基础,设计了以“绿色出行与碳足迹的探秘 ”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详细阐述了单元设计规划和教学实施过程,旨在通过基于情境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
2025, 42(3):40-4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3
摘要:根据新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大概念建构的单元学习。从“铁及其化合物 ”学习内容中提取了两个大概念,分别是“同类性质有通性、价态转化有规律、应用场景看性质 ” “物质类别与元素价态两大视角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模型 ”。为了促进学生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 3个课时,均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形成核心问题,结合实验探究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2025, 42(3):44-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4
摘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设计能够体现高阶思维的分析、综合、评价与创造的问题。以“牛顿第三定律 ”的教学为例,简述高阶思维的内涵和特征,并呈现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链设计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路径。
2025, 42(3):47-4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5
摘要:将“二力平衡 ”验证性实验创新设计为探究式实验,显化了“二力平衡 ”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核心素养下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2025, 42(3):49-5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6
摘要:以“化学肥料 ”课题为例,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和详细分析,明确了课题中所蕴含的化学观念,厘清了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思路,呈现了素养导向下通过 “情境—知识—问题—活动 ”的闭环设计促进化学观念建构的完整教学过程,并从 3个方面对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进行反思。
2025, 42(3):53-5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7
摘要:以“健康保‘胃’战”为项目主题,开展初中化学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复习教学。通过完成“了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 “探究胃药的成分 ” “测定药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 “打响健康保 ‘胃’战”4个项目任务,梳理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 ”的知识,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的角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5, 42(3):57-5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8
摘要:在高中生物学必修 1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关于过氧化氢酶的拓展探究实验,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直观且定量地呈现实验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
2025, 42(3):60-6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19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STEM教育已经成为初中科学跨学科项目实践的重要内容。6E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工程思维的 STEM教学模式。在介绍 6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联系真实生活情境,开发基于 6E教学模式的初中科学跨学科项目“设计旋转喷水器 ”,以工程思维设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并提出对 STEM项目设计的几点思考。
2025, 42(3):64-6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0
摘要:针对教材实验仪器的不足,利用相关器材及软件改进人教版 (2019年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平抛运动实验仪器。改进后的实验仪器不仅能直观地观察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还能基于理论验证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特点。
2025, 42(3):68-7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1
摘要:纹影技术是一种透明介质流场非接 触式光学测量技术,可用于观察透明介质不均匀运动现象。将纹影技术引入中学物理课堂,用于演示超声波的反射、干涉和衍射现象,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两放电球间的电弧放电过程等实验,可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纹影技术,对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均有帮助。
2025, 42(3):71-7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2
摘要:在不同教材中,电容器充放电演示实验电路都有所不同。分析教材中实验设计的不足,利用发光二极管对此演示实验进行巧妙再设计,改进方案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原理易懂等特点,能够大大提升实验的演示效果。
2025, 42(3):72-7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3
摘要:针对现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科书中燃烧条件实验存在的不足,利用三颈烧瓶、燃烧匙、罐装氧气、红磷和白磷等实验用品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利用三颈烧瓶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优点在于,实验过程对环境友好,实验现象直观、有趣。从教学效果看,该改进实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2025, 42(3):74-77.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4
摘要:“沉淀溶解平衡 ”具有微观和抽象的特点,导致学生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影响因素时存在困难。利用显微摄像技术探究同离子效应对 CaCO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可直观地观察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沉淀形态和沉淀数量的变化及过程。实践证明,将这些信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
2025, 42(3):78-7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5
摘要: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改进,即:将刚烘干的木炭粉末换成打印机墨盒中残余的碳粉,用粗棉花捻成棉条作为酒精灯灯芯,将硬质试管改为带胶塞的顶部具支试管。该改进装置具有设计简单、耗时短、试剂易得、现象明显且节能环保等优点,具有教学价值。
2025, 42(3):79-8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6
摘要:将简洁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 pH计应用于羧酸酸性的实验探究,一方面解决使用酸性指示剂或 pH试纸只能定性分析不能定量比较的弊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有机酸酸性强弱的差异,并为进一步分析共价键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这一基于手持技术的数字化改进设计证明,在提升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
2025, 42(3):81-8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7
摘要:采用圆底烧瓶、注射器等仪器对高中化学课本中的铜与硝酸反应进行创新改进,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之间的转化,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反应一体化、颇具趣味性、产物循环利用和有毒气体零排放的优点。
2025, 42(3):84-85.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8
摘要:维生素 C与双氧水直接反应比较慢,且维生素 C的还原性大于 I-。当维生素 C过量时,双氧水先跟维生素 C反应,之后再与 I-反应。为解决问题,适当改变反应环境,设计维生素 C参与的碘钟反应,既能优化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又能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2025, 42(3):86-8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29
摘要:利用数码显微镜代替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录制视频计数水蚤心率,能够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采集数据变得简单,而以绘制数字表格、生成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直观。在原实验材料基础上,增加明珠蜗牛和玻璃拉拉鱼开展拓展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2025, 42(3):89-9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0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效果,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目标,以初中生物学 “观察草履虫 ”实验为例,结合前人已有改进方法,对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富集等准备工作加以优化。同时,对多种阻滞剂开展试验性探索,提出利用合成蛋清粉水溶液减缓草履虫运动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的多个环节给出操作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授课提供参考。
2025, 42(3):92-9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1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实验室观察原子光谱采用的分光镜结构复杂、调试困难,原子光谱观察实验效率不高,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光谱的感性认识。为提升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原子光谱实验器材的演示能力,进一步解决光谱观察较难实现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原子光谱教学演示器材局限性的基 础上,对光谱管架进 行结构改进:设计了可观察 6组光谱管光谱的便携式原子光谱实验演示仪。该光谱实验演示仪具有成本低、易观察、演示效果好的特点。
2025, 42(3):95-9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2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直观等问题。创新设计并制作了一款运动合成与分解 演示仪,演示仪主要通过电机带动螺丝螺母 传动装置工作,仪器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利用丝杆螺母传动机构带动软性笔移动,通过软性笔能在白色有机板 上画出运动合成轨迹。该装置实验现象直观,结构简单明了,制作容易,演示操作 方便,值得推广。
2025, 42(3):97-10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3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家庭电路教学中学生实践认知薄弱的问题,利用家庭电路中的实物或生活中易获得的物品,自制多功能家庭电路演示器,将家庭电路搬进课堂,展示家庭电路的主要连接,呈现家用电器的真实工作情境,模拟家庭电路故障,为家庭电路教学提供直观化的实践载体,帮助学生在体验测量过程与方法中建构、理解电学的概念和规律,提升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025, 42(3):101-10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4
摘要: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发生的两个基本代谢过程,分别主导着生物体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在高考生物试题中,这两个过程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共同出现。为此,设计并制作了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智能亮化模型,通过遥控器调节霓虹灯工作,可视化地展示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验现象直观,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和模型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情况。
2025, 42(3):104-10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5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浮力的概念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个 浮力与沉浮探究教具。该教具基于等效替代法和二力平衡原理,通过分离重力和浮力的方式,直观展示浮力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该教具设计了锁止装置,可以在锁定状态下预测沉浮块的运动情况,并在解锁后观察其变化,增强了教学互动性。
2025, 42(3):107-110.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6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概念是教学目标达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概念主要通过探究活动形成,而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载体。基于此,教师在探究活动中 “巧选材料暴露前概念、巧创材料建构新概念、巧加材料强化新概念 ”,有效地选择、创新探究材料,最大化发挥材料的教学价值,让学生由材料引发学习,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各种科学概念,促进科学学习。
2025, 42(3):111-113.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7
摘要:以校本课程 “ ‘桥’见家乡美 ”为突破口,以素养导向确定发展目标,以驱动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以支架引领完成设计方案,以动手实践实现深度学习,以表现评价促进反思成长,从而让学生在高度沉浸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提升高阶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025, 42(3):114-11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8
摘要:在乡村小学科学实验中创新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新时代对小学科学教育期望和要求的重要路径。立足学生素养发展,聚焦科学教育创新育人实践探索,乡村科学教师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利用农村环境创新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策略,对培养乡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025, 42(3):117-11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39
摘要:将传统实验和乐高软件相结合,利用光电传感器和 MINDSTORMS 软件编程,实现自动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结合智慧课堂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平板同屏展示,大幅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实现实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025, 42(3):119-121.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0
摘要:在素养导向下,应该重视科学观念的培育。教师应正确理解科学观念,知道组成科学观念的层级系统,知道逐层培育子科学观念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微整合自然单元聚焦子科学观念,精心设计指向子科学观念的学习活动,提炼科学思维,建构子科学观念,应用子科学观念来解决真实问题,实现子科学观念的价值,从而达到培育子科学观念的目的。此外,通过不同年级的子科学观念的培育,完成不同层级的子科学观念的培育,进而逐步达成整个科学观念素养的培育。
2025, 42(3):122-12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1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思维已成为智能化时代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开源硬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开源硬件教学多以模仿为主,缺乏对学生计算思维提升的有效关注。解决措施:在开源硬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将计算思维融入各个环节,实施更具真实性和深度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思考的紧密结合,真正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全面发展。措施的实施,将确保教学不限于技术层面的模仿,而是深入思维层面的培养与提升。
2025, 42(3):127-12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2
摘要:以部级精品课 “动画基础知识 ” (初中信息科技·苏科版)为例,通过设计情境化的引入方式、互动化的教学方式、跨学科的教学策略以及多元化展示的评价方式,详细地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微课视频、资源制作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能使用到的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案例参考。
2025, 42(3):130-131,1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3
摘要:以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大单元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真实问题的大单元项目情境创设、分课时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技巧、项目化教学活动实践、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探讨大单元视角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期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2025, 42(3):132-13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4
摘要:新课标倡导基于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计算思维是信息科技学科素养的核心组成元素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每位信息科技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重视且重点落实的学科素养。通过阐释计算思维的实质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分析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可行性,探究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架构。
2025, 42(3):135-138.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5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信息技术浸润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效进行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思维过程,增强合作探究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效率。
2025, 42(3):139-141,14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6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探讨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温故而知新、丰富学生的认知感受,进而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具体的教学案例,生动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和实际成效,具有参考价值。
2025, 42(3):142-14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7
摘要:许多学者和教师开始尝试将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整合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一个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的英语阅读学习环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入知识追踪技术,借此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预测,实现对学生英语阅读掌握情况的精准评估与个性化教学指导,从而为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 42(3):145-14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8
摘要:基于环境教育视域,正视人类生存面临的挑战,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为了提升小学生垃圾分类的能力,通过“精定位” “立行动” “广传播”三大策略,层层深入,促进小学生垃圾分类能力稳步提升,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5, 42(3):147-149.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49
摘要:以重庆市为例,针对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着眼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短板,从加强统筹规划、加强师资建设、加强装备配置、加强数字化管理、加强督导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破解路径和实施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推动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5, 42(3):150-152.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50
摘要:聚焦当前区域装备工作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装备的 4大特征,阐述了区域教育装备质量提升的实施路径和实践举措。针对“新型校园网 ” “远程同步课堂 ” “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等技术开展了区域试点,丰富了教育装备内涵,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推动区域装备建设优质均衡发展。
2025, 42(3):153-154.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51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化学类、化工类、材料类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分析实验教学中一些不节能、不环保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对节能环保、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工的概念有深刻的认知。
2025, 42(3):155-156. DOI: 10.19935/j.cnki.1004-2326.2025.03.052
摘要:为了有效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事故预防理念及其核心原理,提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 6项策略和 4项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强化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优化实验室布局与设施配置、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安全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和建立应急预案等保障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在实际应用时,各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上述管理策略,制订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面推进。